● 童翊漢
古邑安仁,今名余江。地處江西東北部,瀕臨信江中下游。懷玉山、武夷山,兩山余脈;信江水、白塔河,鑲嵌其間。浙贛鐵路穿行于腹地,皖贛鐵路奔馳在北鄉。206國道、東港高速縱穿南北;320國道、滬昆高速橫貫東西。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縣域歷史悠久,突顯源遠流長。夏、商、周,早有先人生息;晉惠帝始置晉興縣域。三廢縣制,四易縣名。
環視斯山斯水,堪稱鬼斧神工:馬祖巖,“一片云根鎖洞門”①;陳婆寨,兩道瀑布掛前川。金盤山有幸埋英骨,貫前坡光榮葬仙翁。高、奇、險、峻吉泉峰;美、秀、曲、幽掃帚嶺。香爐峰,峰隨水轉;天鵝湖,湖繞山流。樟樹谷,香樟疊翠;九龍峰,丹桂飄香。馬鞍嶺上,省級森林公園,植被郁郁蔥蔥;白塔河畔,國家優質高中,校園書聲瑯瑯。
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豐厚:石人石馬,道教遺存;孔廟槐蔭,儒家門庭。龍溪書院,培育后昆齊家治國場所;錦江書院,可與唐、宋四大書院媲美。安仁舊衙,保存完整;府前街道,古貌翻新。毛澤東親題詩篇,公園昭示;送瘟神紀念館藏,歷史見證。韜奮塑像肅然立廣場;三橋飛架兩岸變通途。
人才輩出,眾星璀燦:衛國元勛,北宋周珣②;治國獻策,南宋湯漢③。元初倪鏜④,“逆鱗”、“悟主”;明中桂萼⑤,日參機務。民主斗士鄒韜奮,真誠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火鏢律師吳良翰,愛國反帝,百折不撓,慘遭暗殺。鄒氏兄弟,俊彥風流;“果喜行星”,太空遨翔。水利、建筑兩院士,朱伯芳與鄒德慈。
土地革命,緊跟方、邵⑥,舉旗暴動,直搗“腐惡”。打土豪,分田地,成立紅色政權,創建南、北蘇區。浴血奮斗,前赴后繼。多少英雄頭落地,烈士塔中鑄忠魂。
“七·七”事變,國難當頭。余江兒女,怒火沖天。沈鷹舉旗,組織后援。家鄉失陷遭蹂躪,國恨家仇涌心頭。鋤頭鐵耙戰日寇,慷慨悲歌震山河。
昔日余江,瘟神肆虐。“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余江人民,不信鬼神,緊跟共產黨,重整舊山河。開新渠,填舊溝,土埋釘螺,圍殲瘟神。開挖渠道數百里;引來清水灌農田。“血防”、水利雙結合;治病、防病齊并進。苦戰三載整,嚴防數十年。瘟神送走,身強力壯。四十七年無退兵,樹立國防好榜樣。
改革開放,春風蕩漾:銅材加工,洪湖設廠。節能環保,“世紀陽光”。微型元件,花開錦江。醫藥、化工,品牌尤香。木雕銷售,遠涉重洋。花生市場,江南無雙。葛之鄉,眼鏡鄉,比翼雙飛名遠揚;瘦肉豬,商品糧,兩個基地載國章。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河兩岸三組團”,花園城市正包裝。新農村建設,仿城市模樣。村村通公路,戶戶住新房。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文化教育,繁榮興旺。“楊柳文化”,深入打造。“血防”精神,發揚光大。“十項民心工程”,惠及千村萬家。自然環境,水綠山青。社會氛圍,和諧安定。
展望未來,前程似錦。科學發展,燦爛輝煌。
注釋:
①引自文天祥贊馬祖巖詩。
②周珣為北宋兵部尚書。退休時,仁宗賜他七律詩云:“元勛事業誰能侶?黃閣恩榮第一班。”
③湯漢為南宋工部尚書,理學家,為治國獻言獻策,得到朝野好評。死后謚文清,贈饒國公。
④元世祖忽必烈下詔將孔子由圣人降為中賢。倪鏜上《逆鱗疏》反對。這是“逆鱗”。仁宗、武宗先后即位,鏜以尊孔為言,帝分別建廟于京師和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這是“悟主”。倪鏜升為翰林院待制。
⑤桂萼,明代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⑥指方志敏、邵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