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婷)昨天,記者從長江文藝出版社獲悉,知名作家、出版人郭敬明近日宣布進軍國際版權引進領域,首批引進推出澳大利亞知名作家莫里斯·葛雷茲曼四部曲作品《往事》、《彼時》、《此景》、《余聲》,背景是以“二戰”為主題。
出版方介紹,《往事》以一名猶太孤兒菲利克斯的視角,反映了猶太人大屠殺時期那段慘烈的歷史。但主角菲利克斯是一個熱愛幻想的男孩,一個總是在書本中尋找慰藉的理想者,自始至終都充滿了對整個世界美好的愿望。當這種天真與純粹被鮮血淋漓的現實一步步地殘忍撕裂,菲利克斯所面對的是一個在書本中從未存在,自己也從未想象過的,一個慘絕人寰的真實世界。菲利克斯在槍林彈雨中勇敢地踏上死亡征途,為了自己能夠活下去,為了那個他從火場中救出的小女孩塞爾達能夠活下去,菲利克斯在納粹的利爪下小心行進,逃離孤兒院,踏上了尋找父母的路途。這個10歲的猶太小男孩用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世界怎樣絕望,愛和善良都是永不枯竭的正能量。
郭敬明表示,“我在除夕夜的時候讀完了校樣稿,窗外的鞭炮聲仿佛呼應著故事里轟隆隆的戰火炮響——是的,作為暢銷的青少年作家,莫里斯沒有選擇理所當然的青春成長、酸澀戀愛、友誼夢想,卻選擇了‘二戰’這個凝重而又嚴肅的主題。似乎按常理,這樣的題材很難在讀者群中得到廣泛反響,但這本書在海外市場卻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這是一個帶有魔力的故事,因為它的每一段文字,都讀起來太純潔,太美好了,仿佛一枚讓人都不敢用力撫摩的水晶羽毛,美得讓人動容,讓人落淚:菲利克斯對這個黑暗而血腥的世界,充滿了最美好的期盼。”
郭敬明認為,如今的中國出版市場,大量充斥著奇幻、愛情、冒險、疼痛、成長等主題作品的青少年文學,青少年們的閱讀,不應該只是如此單調。“《往事》所流露的濃厚人文關懷和悲憫氣息,在眾多封面絢麗的著作里,顯得罕見而又孤單,但我相信它。”
-相關新聞
郭敬明推薦新“知青小說”
(記者劉婷)近日,“80后”新生代作家李茜創作的新作《沒有故鄉的我,和我們》出版,該書由郭敬明作序推薦。作者以“80后”特有的情感、視角,講述了一群異鄉出身的知青兒女的親情、友情與愛情故事。
據出版方介紹,該書講述了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現狀,以及父輩和子女兩代人之間跌宕起伏的矛盾,年輕人之間友情愛情的情感糾葛。該書主角——兩個女孩和兩個男孩是一批留在云南南城的上海知青的孩子。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相繼回到上海,四個年輕人從此在上海展開了屬于他們這一代的故事。作者曾入選以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為平臺的新人選拔賽12強。
-記者手記
期待青春文學多元化
青春文學這一類型文學中的熱門板塊,近年間正在經歷著潛在的變化。從與傳統文學似乎對立的鴻溝,到逐漸被評論界正視與關注,再到自身逐步拓展主題與創作手法,自覺加入對人文關懷的追求,這在成為這一門類代表的作家、出版人郭敬明的出版思路及軌跡中,可以看到一些印證。
這種變化,其實在能夠保持生機的類型文學發展中,是一種必然規律。比如懸疑類小說的創作,從單純的案件解謎,到引入知識、歷史等元素,直至表現出介入社會問題與人類內心深層矛盾的立意,尊重并勇于嘗試創作手法無限的可能性,才使其不斷能夠被眼界逐漸開闊、口味逐漸提升的讀者所接受。
青春文學作品在當代年輕讀者中擁有高度人氣,然而市場上不少作品確實存在滿足于小情小調與狹窄生活,創造力不足的問題。因此雖然無論引進還是原創,擁有不同氣質的作品,其質量與市場接受度還需受到檢驗,然而多元化的嘗試,仍可抱著一種希望路越走越寬、讀者選擇越來越多的態度去期待。
晨報記者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