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平作詩,起步不算早,從2018年開始,但由于相當的文學根基,上手很快。起初從七絕入手,寫小景,然后向七律、詞曲方面拓展。第一首七律寫于2018年的《吟仙女湖》,第二首詩寫于2019年,寫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異地大景,壯其胸襟,宜有大的篇幅以容納之。190頁《己亥中秋夜宿廬山》一詩起結俱妙:“聽得狂風呼雨倦,垂云攜我盡情飛!笔茁撏回6鴣,如高風振木!熬搿闭f明聽了一夜的風雨聲。然后用了擬人手法,垂云攜我飛,是在夢中飛。接著是夢游白天所游境。選擇了四個景點。蘆林湖,三疊泉,五老峰,仙人洞。在那里的所見所歷。為何說是夢游?須注意詩題,“夜宿”。再看末聯:“含鄱亭下煙波起,旭日敲窗喚夢歸!币顾扌褋,旭日驚醒了他,卻故意用擬人手法,敲窗喚夢。喚醒了夢游之境。詩有寫境,有造境。首尾綰合照應。此首詩有妙境,運用藝術手法,得心應手。
人與物的互動,人與物為知己,這是詩的最好一種藝術手法。黃志平此前的《西溪濕地公園》一首也是這種手法。:“曲徑尋梅邀翠竹,洪園唱口喚斑鳩!薄笆磷语h紅蘆雪伴!弊⒁庋、喚,伴字。
歷來有成就的詩人,均擅長采用擬人手法以展開聯想,求索山水之哲理,將山水擬人化。王安石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毙翖壖病扒嗌揭鈿鈲槑V,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將青山比擬為有情性者。另一首《沁園春》則將信州靈山的“爽氣朝來三數峰”想像為衣冠磊落的謝家子弟、相如庭戶中的雍容車騎。近代大詩人陳三立詩云:“還憐黃葉扶人去,尚有青山為我橫”(《同楊裕芬、范鍾登高觀亭晚望,因二子將別歸有作》);“晴鳩呼影雁橫翎,已有群山為我青”(《二月三日顧石公招飲龍蟠里》)。山為我而橫而青。又如:“霄漢酒杯星自落,樓臺石壁月初邀”(《北固山閣夜時日本結城冢、中村兼善及李亦元、陶榘林、俞恪士同游》)。山水在詩人筆下,儼然化為活躍的生命之物。山與詩人如友人,山靈水魄為知己。
朱庭珍《筱園詩話》說:“夫文貴有內心,詩家亦然,而于山水詩尤要。蓋有內心,則不惟寫山水之形勝,并傳山水之性情,兼得山水之精神!薄氨厥股角樗,因繪聲繪色而曲得其真,務期天巧地靈,借人工天籟而畢傳其妙,則以人之性情通山水之性情,以人之精神合山水之精神,并與天地之性情、精神相通相和矣!奔词钦f,天籟盡在人籟,是一種精神狀態。天地之心,生意盎然,精神煥發,人與山水性情相通,這是由生生之德的虛靈誠明心體開出的天人合一之境。我們每一人寫自然山水都要追求這種方法。
七律還有一些寫得不錯的,如《庚子年軍民戰洪圖》,運用了夸張,借古喻今等手法。
集中看到的第一首詞是《念奴嬌·國慶七十周年閱兵觀感》。用《卜算子》詞牌作了二首詠物詞,都運用了擬人手法。第二首《卜算子》寫得更活,更空靈。
卜算子·游園賞紫葉李
芽嫩沐春風,花放千枝樹。園有芳林展妙姿。俏把人留住。玉瓣若梅花,卻見桃枝舞。借問緣何賞識君,笑指花之語。
如珠玉轉盤之婉轉,又有意料不到之妙。妙姿其俏,把我留住。玉瓣看似梅花,筆鋒一轉,卻似桃枝在舞。借以寫出紫葉李這一植物的特征。然后用借問又一轉。緣何賞識君,回答說,笑指花之語。寫得俏皮,意料不到,是花聲仿佛在說話。
這種用設問的手法,也是詩之修辭手法。提起話頭,比如:杜牧的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杜甫的藍田詩:“明年此會知誰?”就使得詩不板滯。
黃志平在他集中第一首五律《庚子年元宵節》:“何時能轉勢,幾日可休兵!边B用兩句問句。
還有《水調歌頭·中秋兆夢》這是中調,也寫得相當不錯。寫洪災后的心境,經郁悶后的暢快。參差錯落。要提醒各位的是,這首詞全步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但作者未標明。
集中看到的第一首散曲是2020年的《正宮·醉太平》,也許是因為散曲專業委員會的邀請活動多了,逼得他開始動筆。但我感覺,他是用詞的手法寫散曲,還不是散曲的當行本色。散曲特征在俗語中見諧趣,這方面有待揣摩。
再是沒有看見有古風歌行體,希望在這方面也有所努力,多多創作。
言之不當處,歡迎批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