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點擊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陽明“心”路第三步:“圣人處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嗎?
·000-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研究和鑒賞八大山人?
·讀書: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國人的讀書人生03
·書:中國人的魂,中國人的命——中國人的讀書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個關鍵點——傳承中國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處之03
名家賞析 更多>> 
--- 劉上洋 ---
·萬里長江第一灣
·劉上洋《老表之歌》研討會發言摘錄
·劉上洋長篇小說《老表之歌》研討會在京舉行
·難以攀登的美
·沒有一棵樹的城市
--- 彭春蘭 ---
·文學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識
·楓葉情
·爸爸的吻
·媽媽的愛
--- 劉 華 ---
·我省著名作家劉華新書《一杯飲盡千年》出版發行
·酒中墨 杯中詩——讀劉華先生《一杯飲盡千年》有感
·飲盡千年的孤獨
·數點梅花天地心(序)
·去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掃墓吧
--- 朱法元 ---
·糾結的畸情
·南非遐思
·寶島情思
·啊,馬塞馬拉
·企鵝歸巢
  您當前的位置 : 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  江西散文網  >  精品推薦
 
“紅雨”深藏于歷史記憶中
江西散文網    2022-06-17 21:58

  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南昌人,對于《南昌日報》是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在經歷過十年“文革”動亂后,人們對知識、對文化的渴望就如久旱的土地企盼一場春雨。而在那個文化凋敝、知識貧乏的年代,《南昌日報》就成為了這座城市人們感知社會變遷的文化窗口,她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也關注社情民意和百姓的柴米油鹽,充滿人間煙火氣,所以,深受市民喜愛。在象山北路原南昌日報社大門兩邊櫥窗前,每天都會擠滿讀報的市民,上面,不僅有當日出版的《南昌日報》,還有《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江西日報》《參考消息》等報紙,尤其是早晚時候,讀報者更多,算是當時南昌城里獨有的一道風景。

  而作為《南昌日報》的老讀者、老作者,對《南昌日報》的感情尤其深厚,每當我想起和《南昌日報》的過往,總有一種雖然出走半生,回來仍是少年的感覺!赌喜請蟆肥俏椅膶W夢的啟航之地,也是我和文學結緣,日后又轉向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啟始。

  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非凡時代,是一個對文學充滿幻想和向往的時代,文學成了人們思想解放的帶頭羊,也是傷痕文學、反思文學興起的年代,許多知名作家創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說,有的作品至今印象深刻,包括盧新華的《傷痕》,韓少功的《月蘭》,高曉聲《陳奐生進城》,路遙的《人生》,諶容的《人到中年》,史鐵生的《遙遠的清平灣》,以及古華的《芙蓉鎮》等等。那時,人們對文學有著如同開閘泄洪般的渴求。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南昌日報》副刊部是門庭若市,進進出出的作者是一波接著一波,而當時副刊部的編輯是孫海浪、彭作雨和韋一先生,他們對稿件要求極為嚴格,每篇來稿不僅要認真審讀,還會逐字逐句修改,有時還要給作者回信,提修改意見,作者來訪,他們又非常熱情接待,對稿件給予指導,值到修改滿意、達到可以發表為止。孫海浪老師在南昌當時就頗有影響,這緣于他作詞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兒歌《井岡山下種南瓜》。而我對海浪老師的仰慕也正是緣于此,在多次投稿未果后,萌生了去報社送稿件,想聆聽編輯老師的當面教誨。記得第一次去報社非常膽怯,雖然是隆冬季節,可是邁進報社副刊部后,背上全是汗水,作為一個青少年第一次感受到對編輯老師的敬畏和對文學的神圣崇拜。后來在海浪老師的悉心指導下,1977年2月26日我的處女詩作《新鍛工之歌》發表在《南昌日報》第3版副刊上,那時副刊的刊名叫“紅雨”,這首小詩30行,是寫知識青年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雖然是首小詩,確令我欣喜若狂,這對于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青少年而言,不啻于獲了一個“全國大獎”,走在街上,頓感天空是如此蔚藍、高遠,人生是如此的美好;拿著當日的《南昌日報》,來到當時的八一廣場主席臺上照相留影,以此紀念自己的處女作發表。而“紅雨”副刊也從那一刻起,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

  有了開篇,后來就常去報社副刊部,請海浪老師點評修改作品,而海浪老師也從不推辭,總是熱心指導,這樣一來我就時常有作品見諸報端。而我的第一篇報告文學《勇敢的X線測量者》也在孫海浪老師的指導下,幾易其稿,發表于1978年7月9日“紅雨”副刊上。正逢當年全國科學大會之后,迎來了科學的春天,而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已經在全國引起轟動,人們眉飛色舞地談論著這篇振聾發聵之作。詩人徐遲點起的這支數學火把,照得華夏大地一片亮堂。文學已不是單純的文學,而是匯入和引領了時代的潮流。正是在這樣的時間節點,報社能用近一個版面的篇幅發一個青年的作品,可見報社領導和編輯老師對青年作者的關心和對文學的高度重視,而我也由此對文學創作更是充滿了信心。

  在那個年代,南昌日報社無疑是江西文學的搖籃,扶植培育了一大批作家、詩人,有些至今還活躍于江西文壇。那時報社經常召開作者座談會,組織作者外出采風活動。正因為《南昌日報》“紅雨”副刊的平臺和編輯老師們的栽培,有的人因文學而改變了命運,此后,《南昌日報》副刊部又陸續加盟了肖江華、羅丁、王海玲、羅賢良、鄭云云、羅江秋、孫建平、鄒嵐等,他們無疑為江西文學創作增添了活力,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后輩力量。人才成全了文學,文學成就了人才!赌喜請蟆犯笨恳彩俏膶W愛好者最好的去處,每當有好作品出現,編輯都悉心修改,不管是否到了下班鐘點,直至把作品修改到滿意,即使冬日,副刊部也時常燈火通明,編輯和作者圍爐夜話,談稿件、聊文學,興奮難抑時會擊桌而鳴,大有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的英雄氣概,可見當時編輯與作者的關系非常融洽,久而久之,很多都成了知己、好友。而每次副刊改版,報社也會召集文學作者參加改版會,聽取建議和意見。記得八十年代初,“紅雨”副刊改版,社領導在改版會上說“紅雨”是《南昌日報》在1958年創刊時,恰逢毛主席發表《七律?送瘟神》詩詞“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庇纱硕栌谩凹t雨”作為副刊刊名,隨著時代發展,希望有一個適應南昌地域文化特色的副刊刊名,希望集思廣益聽取各位文學作者建議,在大家的商議下,最后定名“百花洲”,既借用了南昌東湖百花洲這個飽含歷史文化韻味的地名,同時又寓意文學創作的百花齊放。

  穿過歷史的時空,經過歲月的洗禮,步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英雄城——南昌,始終發揚“堅定信念,聽黨指揮,敢為人先,勇于創新!钡摹鞍艘痪瘛,在日新月異的變遷中傳承紅色文化,展現出她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動力。而作為地方黨報媒體南昌日報社順勢而為,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舉旗定向,如今旗下擁有《南昌日報》《南昌晚報》《家庭醫生》南昌新聞網,文化傳媒公司等文化實體,形成了強大的融媒體融合發展的態勢,且勢頭正旺,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南昌正以她前所未有的新姿,展示出她蓬勃的發展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華光耀)

編輯:歐陽百惠
來源:大江網
    相關新聞:
我來說兩句:
[ 網友留言只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大江網立場 ] 昵稱:     
    請理性評論、文明發言,勿發布違法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們將不予發表或刪除可能引發法律糾紛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国产区综合另类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日本|精品日韩一区